山东大学校友网-新版
情缘山大

同源归一 源远流长——山东大学渊源新探

发布日期:2011-03-02     作者:李建军     浏览次数:

今年是新山东大学组建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山东大学110周年华诞。 3月27日,我应邀到烟台招远市出席山东大学烟台校友会第二次校友代表大会。一踏上古登州府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热土,一种探寻山东大学渊源的迫切冲动和无限遐想便油然而生。

毋庸置疑,山东大学的前身山东大学堂,是在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奏启和操办下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成立的,山东大学堂成为全国京外官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当时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目前,静静躺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里由光绪帝御批的办学奏折即是明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们不由地要问:山东大学堂的源头在哪里?为什么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大学堂?我们不妨溯源而上,沿着历史的脉络去揭开山东大学堂神秘的面纱。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中,中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加剧。“废科举、兴学堂”的潮流成为变法维新思想鲜明的旗帜。 1901年9月14日,清朝政府决定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光绪皇帝下谕称:“人才为政事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

有关书院改学堂的上谕发布时,山东巡抚袁世凯尚在老家休假,看到谕旨后,即回济南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试办山东大学堂的奏折及暂行章程,于1901年9月24日上奏光绪,认为“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于学校。诚以人才者,立国之本,而学校者,又人才所从出之途也。以今日世变之殷,时艰之亟,将欲得人以佐治,必须兴学以培才”。奏请先在省城设立大学堂,分斋督课,其中专斋相当于专门大学,正斋相当于中学,备斋相当于小学。同时调蓬莱(登州府所在地)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是年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最大的书院——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这些课程有:文学、历史、地理、法制、商学、兵学、伦理学、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地质矿物、英文、德文、法文、日文、图画、音乐、体操等等。

透过山东大学堂成立的背景材料,我们可以解读到以下重要信息:首先,“废科举、兴学堂”的潮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神州大地上宛如春风送花香,得到了开明进步人士的积极响应。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对上谕反应迅捷,对兴办新学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了解山东有办高等教育的基础和经验。袁世凯知道登州有个文会馆,是美国人在中国举办的高等教育,有了这个基础,他才敢为人先。其次,山东大学堂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首任总教习是美国人赫士。这说明,在当时的山东已有一批外国人在从事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再次,通过设置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可以看到山东大学堂已具备鲜明的现代高等教育教书育人的特色,这与科举制度刻板的八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推断,在清朝末年的齐鲁大地,现代高等教育已经捷足先登。

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介绍登州文会馆。最近,拜读了仲伟仪先生《仲补衮堂七十双庆寿言录》和仲维畅先生的《我的祖父仲伟仪》,对登州文会馆和山东大学的渊源有了渐为清晰的认识。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已在登州(现基本为烟台辖区)设立教区。同治二年(1863年)美国人狄考文夫妇和郭显德夫妇乘船历半年时间从美国来到了中国山东登州府(蓬莱),次年狄考文在县西北隅租一废寺,修缮办学,称蒙养学堂。光绪二年(1876年)更名登州文会馆。 1882年增加大学部。1886年美国长老会确认登州文会馆为大学。这是山东省最早的大学,也是中国第一座现代高等学府。开设物理、算术、代数、几何、分析微积、化学、博物以及天算、地质等课程。文会馆一直在登州办学,直至1904年文会馆迁潍县与当地的广德书院合并为潍县广文学堂。截至1904年共有25届毕业生170人,其中近60%都成为教会学堂和官立学堂的教习,对山东省的教育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1年10月山东大学堂成立时,即聘登州文化馆校长赫士为总教习(相当于今日的教务长),赫士即率文会馆几乎全班人马和部分文会馆毕业生18人来到济南,沿用文会馆20多年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所用教材(删除了原先的宗教内容)以及运作流程等,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使山东大学堂开校。清政府因此对赫士予以嘉奖,要求各省仿效山东大学堂成例办理。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各省兴办大学堂的热潮。

由此可见,登州文化馆为山东大学堂的筹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办学模式与经验,储备了重要的师资力量,熏陶了一批渴望接受现代高等教育摆脱蒙昧与落后的热血青年。如果说山东大学堂揭开了中国地方官办大学的篇章,那么登州文会馆可谓东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从这个意义上讲,登州文会馆在一定程度上应是山东大学的源头和起点。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山东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

更为巧合的是,登州文会馆还与山东医科大学的前身齐鲁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据史料记载,1883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医生聂会东夫妇到达登州,租赁了一所寺庙的几间房子,用一部分作教室,另一部分作为小型诊所,并招收了5名学生,传授西医知识。这是文会馆医科的开始。 1890年,聂会东夫妇在济南设华美医院。 1902年6月13日,在山东的美国基督教会北美长老会和英国基督教会浸礼会的代表协商,联合成立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即齐鲁大学。1903年成立共和医道学堂,聂会东任校长。 1907年在济南建立固定的共和医道学堂和医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11年,共和医道学堂的医学大讲堂(现齐鲁医院办公二楼)和诊病所(现齐鲁医院办公一楼)、宿舍等建筑竣工,成为当时教会在华所办的全国四大学堂之一。 1911年4月17日,共和医道学堂正式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医科,标志着齐鲁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聂会东任校长。 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成新的山东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山东医科大学。

翻开新中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1952年9月22日,山东大学的工学院机械、电机两系的师资、设备、学生调入山东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 1983年9月19日,山东工学院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可见,山东工业大学与山东大学也有很深的渊源。

同源归一,源远流长。 2000年7月22日,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又走到了一起,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回首历史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合校前的三所高校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关系。合校十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实质性融合,学校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国家和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学校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创造了学校发展历史的最好时期。站在新起点,让我们抓住机遇,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乘势而上,把合校十年来的成就化作我们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宝贵资源和动力,为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唐正宾校友在山东大学贵州校友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下一篇:校友魏礼庆:一个人的公园

关闭